[丁科技網觀察]不久前,英偉達CEO黃仁勛來華,并高調參加了中國區公司的年會。外界分析認為,黃仁勛的這次來華,一方面是安撫中國區員工,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舒緩英偉達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壓力。
壓力來自于兩方面:首先,由于美國方面的要求,英偉達不得不一而再降低銷售給中國企業客戶的GPU產品性能,但對此中國企業客戶表現出了對抗情緒,少采購或者不采購的傾向愈加明顯;另一方面,在客戶猶豫的時候,華為正在全力研發推廣自己的GPU產品,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與英偉達正面競爭的局面,替代效應不斷增強。
由于英偉達A100、A800、H100、H800、L40S等產品被列入出口管制范圍,英偉達隨后推出了所謂的定制版芯片,但整體算力相比原版縮水80%。只是,性能嚴重縮水后,已經很難滿足阿里、騰訊、百度等巨頭企業的AI算力需求,如果有可靠的替代品,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萎縮將不可避免。
華為GPU就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,公開信息顯示,英偉達新的定制AI芯片的售價與華為相差不太大,但英偉達H20在FP32性能上似乎落后于華為昇騰910B。另外,更為關鍵的是,在中國市場,華為顯然是一個更為可靠的合作伙伴。
因此,盡管黃仁勛來華,但英偉達的兩難境地,恐怕很難避免。在丁科技網看來,英偉達的尷尬處境,英特爾、AMD、高通們也應該看在眼里。對于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,要有足夠的敬畏之心;對于中國科技產業的韌性,更不要過分低估。
丁科技網認為,像芯片這樣的技術密集型產品,一旦被大規模替代,再想規模進入到客戶的供應鏈就會很困難。畢竟,產業鏈企業的緊密合作關系,如果沒有特殊壓力和情況發生,是很難被打破的。
在存儲芯片領域,中國已經實現了規模突破,在GPU芯片領域,規模突破的趨勢也已經顯現。那么接下來,在手機、PC等智能終端所應用的芯片領域,還會不會有新的突破發生呢?
- QQ:61149512